育儿 来源:人民网 2023-01-01 11:02
12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透露,2012年以来,我国科技产业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革,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R&D投入强度从1.91%提高到2.44%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一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制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五年科技创新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专项规划,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2030—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推动科技水平跨越式发展基础研究投入从2012年的49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17亿元,占全社会R&D投入的4.8%至6.5%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类脑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国产大飞机实现市场化运营,高铁建设树立国际标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核电,超高压输电走在世界前列,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储能,制氢规模世界第一,深海一号实现1500米超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5G率先实现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规模居世界第一光电技术带动产业占全球规模近一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占全球市场近30%建设19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420个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和40多个技术交易市场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2年的0.6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3万亿元公共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孵化载体超过1.5万个,覆盖95%的县级以上地区,创业带动就业近500万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36只支子基金,总规模624亿元
三是强化战略科技实力,重塑国家科研能力体系中国特色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快速建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在企业创新决策,R&D投资,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发挥主导作用2021年,全社会R&D投资的78%将来自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4.9万家增加到2022年的4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左右683家企业进入2021年全球R&D投资2500强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13.3万套大型科学仪器和85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纳入开放共享网络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167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构成基础平台体系,科技资源对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支撑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第四,科技创新为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支撑创制一批水稻,小麦,玉米新品种,粮食单产由2012年的每亩357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387公斤,有效保障粮食安全,90多万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11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世界上率先实现退沙从人进建立了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早发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癌症,白血病,耐药菌的防治,打破了国外专利药的垄断,批准的一类新药从2012年前的5个增加到现在的80个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和仪器已投入使用
五是区域科技创新异军突起,形成引领发展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是领先的科技中心,港深穗,北京和沪苏在全球科技集群中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六国家高新区总数从2012年的89个增加到2022年的177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占35.9%,高新技术企业占36.2%,科技创新板上市企业占67.4%人均劳动生产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用2.5%的建设用地实现了13.4%的GDP建设9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287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六是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科技,监督评估,创新调查,技术预测,技术报告等基础制度不断完善修订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著作权法》,颁布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深化三评改革,开展减负行动,扩大创新主体自主权推行挂帅曝光名单和赛马项目管理制度,推进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R&D费用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制定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措施设立科技创新板,创业板,北交所,畅通硬科技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渠道科技创新板上市企业500家,总市值5.8万亿元
第七,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R&D人员总数从2012年的325万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572万人次,居世界第一大陆高被引科学家从2014年的111人增加到2022年的1169人,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克利夫兰奖,维加奖等重要国际奖项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国家青年科学家R&D计划优化外国人在华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流程,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环境
八是把科普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创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新局面修订科普法,制定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普场馆,科普用品等相关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举办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科普活动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从2010年的3.20%上升到2020年的10.56%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
第九,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科技合作主动迈出新步伐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6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与有关国家建立了十个创新对话机制,与非洲,东盟,拉美建立了七个科技伙伴计划主动发起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和重大科学工程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国际重大科学工程和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3500名以上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科学研究参加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与5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联合资助科研项目启动金砖国家科技创新议题,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APEC科技创新伙伴关系等机制
会议指出,2022年,全国科技界加快重点领域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79个R&D重点项目全面启动科技冬奥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得到应用,疫苗,药物等疫情防控研究成果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的稳定作用,开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动,试点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区会同人民银行设立4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进一步提升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竞争力,支持成渝,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个国家自主创新区,8个国家高新区,5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25个创新型城市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完善科技奖励激励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高端人才项目,开展青年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设立R&D重点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400个以上加强外国专家工作,优化外国人才来华工作生活便利制度推进科普工作,建立40多个部门共同推进科普工作的机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和科研诚信建设,出台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制定科技伦理审查办法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32项合作成果支持国家元首外事等重大活动,召开48次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积极启动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等重大国际科学计划和项目,扩大和促进了中国与美国,中欧,中国—东盟等的科技合作
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将重点抓好10项重点工作: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学习领会贯彻上下功夫二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长远发展,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三是完善新型国家体系,打赢关键核心技术第四,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坚持加强基础研究,推进重点领域部署第六,落实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科技政策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第七,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创业生态八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利用好市场优势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九是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十是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开放生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