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遗精“首重”调摄心神

疾病 来源:养生之道网 2022-04-14 14:01 阅读量:5672   

本病首见于《内经》,该书称遗精病为精自下,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称本病为失精,认为是由虚劳所致,并主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隋唐时期,巢元方和孙思邈分别称遗精为尿精,梦泄精及梦泄,并进一步认识到本病的病机由肾虚而致,为后世肾虚之遗精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宋代以后,伴随着对遗精认识的日见深入,渐渐跳出虚劳肾虚之巢臼,其中在《普济本事方》明确将遗精作为独立的病证,正式提出遗精和梦遗的名称,在病机上将梦遗归为下元虚惫外,还提出经络壅滞,欲动心邪,并分立补肾,清心,利湿诸治法清代郑寿全《医法圆通》认为本病统以心肾不交,神魂不藏为主,笔者从中得到启示,现发前人未述之说,与诸读者共赏

《内经》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hellip,hellip,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hellip,hellip,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hellip,hellip,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肾主藏精,遗精即是肾脏不藏,而肾之封藏在于肾阳,肾阳表于心阳,心主神明,神施发泄之令,气动而精自不藏同时,在五行生化上又存在着肾生肝,肝生心的关系,肝主疏泄,主生升阳气以便心运,故有曰:魂者,神之使也由上可见,本病本在于肾,而与心,肝两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精在清醒时发生多因心邪思淫而致,其人肾阳本已虚衰,肝每欲生升阳气而不得,今心神乱施阳动之令,遇急于发泄为快之肝脏,则肾中之精不能敛藏而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